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96章应遣良将 (第2/2页)
嘿嘿的退出宫来,回至邸第,愈想愈恼,由恼而悲,想起了父母俱亡!无可依赖,虽有继母宋氏,兄弟德芳,一个徙居西宫,无异幽禁。一个年仅弱冠,未知人事。 思来想去,一切悲感之事陡上心来,觉得活在世上毫无生趣,竟硬着心肠,向壁上拔下青锋宝剑,自剔而亡,等到他人得知,已是碧血模糊,阴魂渺渺,死了长久了。 只得前去报告太宗,太宗闻报,佯作大惊之状,亟刻命驾往视,只见德昭,僵卧榻上,双目不瞑。太宗故作悲哀,挥泪说道:“痴儿!痴儿!朕不过一时之怒,出言无度。你又何至如此呢?”说罢,又抱着尸首,大哭一场。 即命家属好好殡殓,回至宫中,颁下诏来,赠德昭为中书令,追封魏王。遂追论太原功,除赏生恤死外,加封皇弟廷美为秦王,总算是依从德昭的意思,这且不提。单说辽兵杀败了宋兵,大获全胜,奏凯而回。 辽主贤因宋人无故侵犯,意欲报怨,料定宋军新败,必然丧胆,正可乘机进取,遂命南京留守韩匡嗣,与大将耶律沙、耶律休哥,领兵五万,入寇镇州。刘廷翰闻得辽兵入寇,忙约崔彦进、李汉琼等,商议战守之策。 崔廷翰也道:“我军方败,元气未复,今若与战,胜负难以逆料,我想用诈降计,赚他入内,然后设伏掩之,必定获胜。”刘廷翰道:“耶律休哥,乃辽邦名将,未必肯上圈套。”李汉琼道:“先去献他粮饷。 他必信为真情,料无不纳之理。”廷翰也就点头答应,当下计议已定,便差人至辽营,献粮请降。韩?嗣见有粮饷,谅非诈降,便约定明日入城。差人去了,耶律休哥谏道:“南人多诈,恐是诱敌之计。”匡嗣道:“他若有诈,如何肯献粮饷?”休哥道:“这正是欲取先与的计策。” 匡嗣道:“我兵前次杀败宋师数十万,人人夺气,个个惊心。今闻我军前来,所以投降。我料他必是真情,可以无用多疑。”休哥见匡嗣不纳良言,只得退出帐来,吩咐部下,不可妄动,须待自己将令,方可出发。 那韩匡嗣、耶律沙,见定宋将纳降,只道镇州垂手可得。到了次日,领了人马,直向镇州城而来,将至城下,见城门大开,并无一人。匡嗣即欲拍马入城,护骑尉刘武雄,上前谏道:“元帅不可轻进,既然请降,如何不来迎接?” 匡嗣闻言,也甚疑心,忽听一声炮响,城西杀出刘廷翰,城东杀出李汉琼,大叫:“胡奴休走,快来纳命!”匡嗣方知中计,拍马便走。部下人马,见元帅已走,一齐往前乱奔,反把耶律沙的后队冲动,耶律沙哪里遏禁得住?只好倒退下来。 突然又是一声炮响,崔彦进引着一彪宋军,从斜刺里杀出,拦住去路。韩匡嗣、耶律沙的兵马,腹背受敌,只好拼命冲突,要想杀条血路逃生。 不料宋将崔翰、赵彦进,得了辽人入寇镇州的消息,各领一支兵前来救应,恰巧遇个正着,奋勇杀上,把韩匡嗣、耶律沙困在垓心,再也冲杀不出,正在万分危机时。 忽见宋军阵后喊声大起,一将挺刀跃刀,领了健卒,从北面杀入,正是耶律休哥。韩匡嗣、耶律沙,见了救兵,满心大喜! 遂跟着休哥,杀出重围。宋军追赶一阵,斩首万余级,夺得粮草辎重无数,直追至遂城,方才收兵而回,各还原地,报捷宋廷。 太宗得报,与廷臣计议道:“辽人此次入寇镇州,不能得志,必定侵犯它处。朕想代州一路,最关重要,须遣良将镇守,才保无虞。”群臣齐称:“陛下明见万里,应遣良将,预防辽兵入寇。” 太宗道:“朕有一人,必定胜任。”遂命宣杨业上殿,杨业奉召前来。太宗道:“卿熟悉边情,智勇兼备。今任卿为代州刺史,往防辽人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