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章瑞雪㈥ (第1/3页)
第六章 瑞雪㈥ 丑时一刻,平阳府知府胡铨在睡梦中被下人叫醒。 “出何大事了?”胡铨从温暖的床上爬起阐起棉袍,寒冷的空气让他不禁打了个冷颤。下人们掌起了灯,胡铨跑进了书房,幕僚董秀才已经等在那里了。 董秀才手中捧着一堆公文,焦急地说道:“大人,枢密院急报,征召本府府兵参战。” “参战?怕又是虚惊一场吧?”胡铨紧张的心思又放了下来。自从泰安三年朝廷决定对各地府兵加强训练之后,总会不定期地下达这种紧急征召令,十有八九都是虚惊一场,至多会被拉出急行军一天,然后又就地解散,若是在指定时间没有点集齐整的,缺少军械、钱粮、马匹、箭矢的,都会被治罪。 演习次数多了,官员们也就习惯成自然,比如这董秀才手中就是早就准备好的公文,只等着知府大人签字画押即可向有司及各县发出去。 “大人呐,征召令就这么写的。甭管是不是真有战事,枢密院直接用急信发来的征召令,您只管签字画押吧!”董秀才急道“去年秋天时,咱们平阳府可是在报上被点过名的。” “对,签字、签字!”胡铨连忙在十多份公文上签下自己的大名,又盖上官印。董秀才将门外十多个信差唤了进来,各持一份,令他们务必在天亮后送至洪洞、赵城、霍州、汾西等地。 等董秀才安排好了,胡铨这才意识到就在签字的时候。裸露地手臂已经痛得冰凉。 “来人,搬炉子过来,煮些茶。这么大冷的天还不叫人冻死?”胡知府喝道。他自己却是回到卧房,穿戴整齐了再回到书房。 胡知府身材较矮,白白胖胖的,那官服穿在他身上倒还得体,只不过若无这一身官服。他看上去与寻常乡绅没什么两样。 “董先生,你怎么还在这里?”胡铨见董秀才还在书房里。没有挪窝。 “大人放心,一切都在董某地掌握之中,不管是钱粮、马匹,还是府库中的大枪、箭矢,都早就安排好了。明天您就瞧好了吧!”董秀子抚着胡须。胸有成竹。他这副诸葛亮的姿态让胡铨在心中暗骂。 这董秀才早年在金国时数次应举不第,可谓是失意之极。做了幕僚却是实务中的一把好手,钱谷、人事、交际,一切都安排妥妥贴贴的。而胡铨虽然也读过书,但却未应过举,只不过他运气极好,当年不过是中兴府一小吏,秦王还是贺兰国王地时候,从矮子里选斑个,胡铨没犯过大错,政绩倒还不错。于是便是步步高升做到河东行省平阳府知府的从四品地高位。 胡铨虽姓胡。但不糊涂,他做官的原则是坚决执行朝廷的法度和上级的命令。并且多听听幕僚的意见,不能做违法之事,否则这眼下得来地东西失去就太可惜了。 “这回是行台来检查督导,或是宋元帅亲自来?”胡铨问道“要不就是枢密院派官差来?” “大人,前两逃诃某听人说,有人看到宋元帅带着一帮将校匆匆去了河中府。看模样倒不像是去河中府检查府兵轮训的,也没听从河中府来地人说那里下了征召令。再说,宋元帅也不必带着这一大帮人去。”董秀才道“估计是行台大人派人来检查备战。军事本与府衙无关,可这征召精壮,准备名册、钱粮、车马却是官府的事情,马虎不得。” “最近这半夜征召的事情尤多啊。”胡铨凑近问道“那是不是说真要有战事了?” “这难说,真正打仗也用不着我们府兵。”董秀才摇了摇头道“不过我们大秦国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,府库充实,国势如今蒸蒸日上,吾王早晚要一统天下的。看这模样是到了要打仗的时候了。” “最近报上不是总是有人鼓动打到汴梁城下吗?”胡铨道“打就打呗,早打早太平!天下有德者居之。”古来征战几人回?大概也只有咱们大秦国,才会这么好战。”董秀才叹道。他这副酸酸的姿态又令胡知府看不惯。 “董先生,你再受累点,去催促有司加把力气,让各地县令、县尉及保甲、乡老接到征召令,火速将精壮列队送至此处。若有拖延,本府严惩不怠!”胡铨道“咱们把人手给召齐了,由得武夫们去折腾。不求无功,但求无过也!” “大人…”这么冷的天,董秀才真不想出去,那茶还未煮好,可是知府大人命令了,他只好走出刚刚变暖的书房。 待董秀才走了,胡铨才道“本大人还要补睡一会,这扰人清梦的征召令!” 天亮后,整个平阳府都动了起来。各县县令和管治安地县尉们,纷纷将从平阳府转来地命令,分发下去,凡是家有十七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人丁都接到命令,立即自备短兵器,父子、兄弟、乡邻,离开家乡结伴赶往最近的集结地,小镇或县城,然后点集完毕后又在各地县尉地带领下,赶往平阳府晋州。 这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